重型雙面研磨機憑借高效的雙面同步加工能力,廣泛應用于精密零部件制造領域。工件表面劃傷作為該設備加工中的典型質量缺陷,不僅破壞表面光潔度,還可能削弱工件力學性能,直接影響產品合格率。因此,建立科學的故障排查流程并實施精準修復,對保障生產質量至關重要。
故障排查需遵循“分層溯源、精準定位”的原則,從物料、工裝、設備、工藝四個關鍵環節切入。物料層面,需重點核查研磨液清潔度與磨料顆粒狀態,研磨液中混入的金屬碎屑或磨料團聚顆粒,易在加工中形成硬性劃傷;磨料粒度不均也可能導致局部切削力過大產生劃痕。工裝方面,研磨盤表面的磨損溝槽、崩邊或鑲嵌塊松動,會直接與工件表面形成剛性摩擦;定位治具的表面毛刺或變形,在裝夾與加工過程中也可能造成接觸性劃傷。
設備與工藝層面,主軸徑向跳動超差會導致研磨盤運行軌跡偏移,使局部壓力集中引發劃傷;而研磨壓力設定過高、速度與工件材質匹配不當,會加劇磨料對工件表面的切削作用,形成規律性劃痕。排查時可通過停機檢查工裝狀態、空轉測試設備精度、小批量試加工驗證工藝參數等方式,鎖定故障根源。
針對不同成因的劃傷,修復需兼顧“缺陷消除”與“精度保全”。工件輕微劃傷可采用精細拋光處理,選用適配粒度的拋光膏,配合低速拋光工藝去除劃痕;若劃傷較深,需先通過微磨削處理平整表面,再進行拋光。設備與工裝修復方面,研磨盤需進行平面磨削修正,恢復表面平整度與光潔度;定位治具的毛刺可通過打磨去除,變形件則需進行校正或更換。工藝參數不當導致的劃傷,需結合工件材質重新匹配研磨壓力與速度,必要時調整研磨液濃度增強潤滑效果。
預防劃傷故障的核心在于建立常態化維護機制:定期過濾研磨液并檢測磨料狀態,每周對研磨盤、治具進行磨損檢查,每月校準設備主軸精度。通過“排查溯源—精準修復—常態預防”的閉環管理,可有效降低劃傷缺陷率,保障重型雙面研磨機的加工質量穩定性。